
3.14159 共感服裝實驗展演 回顧
這次融聲創意在《3.14159 共感服裝實驗展演》中,在音樂與聲音設計的部分,由於要接收穿戴式感測裝置傳送回來的資訊,以及遠端傳輸聲音資訊去控制燈光效果,因此特別以Max編寫了帶有多個振盪器(Oscillator)的Scale Modulation聲音合成效果。
這次融聲創意在《3.14159 共感服裝實驗展演》中,在音樂與聲音設計的部分,由於要接收穿戴式感測裝置傳送回來的資訊,以及遠端傳輸聲音資訊去控制燈光效果,因此特別以Max編寫了帶有多個振盪器(Oscillator)的Scale Modulation聲音合成效果。
不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音樂展演裡頭,越來越多與現代科技結合的新工具問世,今天要介紹的是能夠提供多種即時互動的工具穿戴式裝置XTH Sense。這個裝置含穿戴式的硬體及處理訊息的軟體,其主要功能是透過感測人體在活動時的肌肉變化及肢體活動的動態,來製作音樂或者產生聲音的效果變化。
《Anthropocene》的作者Federico Foderaro將自身關心的議題全然運用Max/MSP和Ableton Live以Audio-Visual呈現,黑底白線為主的影像隨著音訊變化而不斷生成受到干擾、破壞性的連續歷程,也藉由不同畫面的安排、變化前後的效果使作品整體的「時間軸」一躍而出,顯示工業發展後的人類正式開啟了新的紀元,所帶來的影響是一連串向前的線性軌跡。
你沒有看錯!這不是在玩手遊,更不是在打麻將,今天要介紹的是與控制器具有相似的功能Reactable。在開始介紹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段用Reactable來完成的一段表演吧
2017年於Easel & Camera 美術館所展覽的互動作品<Interactive Kaleidoscope>,主要利用MAX的運算技術,將手機鏡頭所捕捉到的色彩資訊參數,傳送至視覺軟體,使萬花筒的顏色因應現場變化而產生各種獨一無二的排列型態。
這是一個可以捕捉即時影像,並轉換成聲音頻率的Max Patch,藉由偵測到的影像,轉換成黑白處理、與疊圖運算,讓畫面捕捉影像變化的數值,最後再轉換成聲音的頻率起伏,就可以聽到如同遊戲般不斷變動的奇妙音樂。
如果你以為音景地圖只有先前介紹過的Radio Aporee、鄉音苑、Nature Sound Map ,那就太掃興了!本篇將以「城市與記憶」為題,探索聲音與聆聽主體的想像互動,大飽耳福完成這趟世界音景之旅。
這次分享的《Analmosh》是一件以聲音取樣為基礎、全然使用Max/Msp的音訊編程作品,表演形式上沒有固定的內容,有相當大的開放性、機遇性,屬於現場表演(live performance)。
緊接 Dick Raaymakers -THREE MAO PIECES (上),本篇將接續介紹其系列作品的第二部-長征(The Long March)。
使用「毛澤東」 這個意象本身,在大眾藝術中其實並不是一個獨特的現象,甚至它可以納入二十世紀藝術發展的整體潮流之中,從 Andy Warhol 知名的畫作《毛主席》到今天要介紹的 Dick Raaymakers 一系列的作品,都是藉由這位歷史人物作為發揮的主體。